找到相关内容131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恒生命的探讨

    ﹗不在豪华  佚荡而不悲,彼等蒙蔽了正觉妙心,盲昧地染造不拔的罪障  ,实应悲悯﹗虽然是至大至   95页   深的爱与悲,但不执着于爱与被爱的形态,能施所施与受施  ,...

    巴怡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74093.html
  • 初恋三摩地

    没有成功,最后她接受了它。我们两个都需要悲悯。我们很年轻,但却要被风暴卷走了。我们有作为出家人的最深沉的愿望继续我们珍爱已久的事业 然而我们却被爱俘虏了。那天夜里我写了一首诗:   春在缓缓地、安静地来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2674231.html
  • 学佛旨趣(下)

    福田,而就不受“杀生”果报,因为这是两码子事。可是这总比他又“杀生”,又不种福来得好些,所以比丘僧尼为悲悯故,也应该平等接受其布施。但是要留意“心念清净”的原则,否则受施者与布施者之间,自然会牵扯上复杂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774740.html
  • 憧憬雪域高原的神圣——对青藏高原特有的朝圣壮举的遐想

    明鉴》记载:远古洪荒时代藏区,只有一只奉观音菩萨点拨,在雅隆河谷(即如今山南泽当境内)的山洞中潜心修学菩提慈悲心的猕猴,以及施尽淫欲之计的女魔,经观音菩萨之点化,出于悲悯之愿力,修行猕猴于女魔成亲,生有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574927.html
  • 怎样做一个居士

    是以尊敬心供施父母、师长、三宝;以悲悯心布施孤苦贫病;以公益施舍,促成社会大众的福利。第四、闻具足持戒、布施,是重于福德的培养与经营,若要求得佛法的正知正见,并期如理奉行佛法的话,那就必须从闻法入手。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675254.html
  • 止观——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世界奋斗。你感到立即的悲悯心,并且可能试图说服他:这些事物都没什么大不了,不必太认真,也不必那样做。假设你在看一场电影——那是关于一位善良可爱的女子,她过着很不幸的生活,最后悲剧性地死去——你注意到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676314.html
  • 藏密素食观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,此种景象也堪悲悯。若身为智者,反而为谋口腹之欲不惜杀生食肉,如此行事实不应理。”大菩萨菩提萨埵曾亲自作过授记,后由藏人从印度迎请到藏土,且广弘佛法于雪域的大论师莲花戒,在《修习次第论》中亦如是阐述道...油然而生。如果生起了这种渴望之心,那就会自然而然地想法设法令他们趋入能离苦得乐的佛门。相反,倘若没有生起悲悯之心,当然就会萌生对众生置之不理的心态。如若产生这种心态,就自然不会令他们趋入能离苦得乐的佛教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076324.html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文佛,悲悯众生,出苦无由,应现世间,教化众生。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,说大、说小,说偏、说圆,说顿、说渐,披肝沥胆,委曲开示二种根本:一者无始生死根本,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,以阐明人生宇宙之奥秘,揭示生死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:“众生障重,境细心粗,识飘神飞,观难成就,是以大圣悲悯,直劝专称名字。”[35]   前文提到净土经典认为,众生处于末法社会,根机低劣,是一种有着很大缺陷的存在,而阿弥陀佛是无限的存在。佛的名号在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2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根机千差万别,虽皆依佛陀之教示而修习,然以心性根机之差异,故所侧重者与所证悟者亦有所差异,或强调个人之自修自证,以期能臻至“所作已作,不受后有”之寂灭涅槃境界;或于修证过程中自然悲悯他人之苦,不仅自求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